当西北长安的鼓槌撞上云南丽江的琴弦,当盛唐的恢弘对话雪山的空灵,一场跨越千年的非遗“斗乐”顷刻在云端掀起文化波澜。7月24日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西安东仓鼓乐”与“纳西古乐”在抖音直播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对话,两大“音乐活化石”以音律为桥,让百万网友见证了中华传统音乐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。
盛唐遗音VS唐宋古韵:千年音律的当代碰撞
一个是世界非遗项目的分支,一个是国家非遗项目的分支。东仓鼓乐遇上纳西古乐,乐器上流泻出的是半部中华音乐史沉淀在岁月年轮里的火种。直播间内,东仓鼓乐的乐手们一袭唐制圆领袍,手持笙、笛、云锣、琵琶等,一曲《霸王鞭》如金戈铁马,鼓点铿锵间仿佛将观众带回长安城灯火辉煌的夜宴。独特的“鼓心鼓旁指挥法”如行云流水,每一记重音都是盛唐气象的震颤。“这鼓声像敲在心上!”弹幕中网友纷纷惊叹。
而镜头另一端,丽江玉龙雪山下的纳西古乐演奏厅里,身着纳西族服饰的乐师们指尖轻抚苏古笃、唐代流传的曲项琵琶,《紫雪探春曲》的旋律如清泉流淌,带着唐宋词牌的雅致与雪山云雾的缥缈。年过七旬的老艺人闭目抚琴,元曲遗风与古老的纳西传说在音符中交织,弹幕瞬间被“听得想流泪”刷屏。
展开剩余59%不一会儿,东仓鼓乐的磅礴鼓乐与纳西古乐的婉转洞经调在直播间交替响起,两种截然不同的音律竟碰撞出奇妙的和谐。乐手们隔空即兴合奏时,鼓声激越如雷,琵琶清越如雨,网友直呼:“这是穿越千年的‘神仙打架’!”
从“斗”到“合”:非遗传承的破壁之旅
这场“斗乐”无关胜负,而是中华传统音乐在对话中的共生共荣。东仓鼓乐传承人齐兴峰感慨:“纳西古乐里保留的中原古曲,让我们听到了失传的唐音。”丽江玉水清音乐团作曲、指挥、纳西古乐二胡演奏家和中则回应:“西安鼓乐还保留着唐代工尺谱,令人震撼。”直播尾声,双方约定线下互访,让跨文化交流从云端落地生根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,直播间里年轻观众的热情。“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潮!”“求开巡演!”的呼声此起彼伏。东仓鼓乐用短视频让千年鼓乐“出圈”,纳西古乐以直播打破地域壁垒,这场碰撞恰恰印证:非遗的活力,正来自守正与创新的平衡。
文化长河奔涌:在碰撞中走向未来
这场云端斗乐,是中华文明“美各其美、美美与共”的生动注脚。正如学者点评:“长安的风与丽江的云,终在音乐中相融。”当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直播间,从地域符号变为全民共享的文化IP,传统便不再是静止的遗产,而成为具有感染力的、充满生命力的存在。
千年音浪,鸣响的是文化自信;云端争鸣,激荡的是传承热忱。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:中华文化的多彩长卷,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与交融中,不断书写新的篇章。
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实习生 谢思琪
发布于:北京市牛途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